地名由来

泗川

三国志弁辰传中的24过中有弁辰古淳是国、古淳是国史弁辰24国之一、估计该地区是泗川地区、古淳是国与泗川这个地区地名无直接的关系、高城的西面有浦上八国、千宽宇指责其中有史勿国、这个史勿国的史勿就是泗川的第一个地名。

史勿首次出现在文献中的是三国史记、是三国史记48卷列传第8篇勿稽子条和第32卷杂志1篇乐加倻琴条、浦上八国中史勿国比定为现在的泗川、乐篇的于勒编制的12曲中第五曲的曲名是史勿、这应该是泗川的第一个地名。

史勿这个国名如何制定是不详、但按照前面叙述的地名形成类型、分析史勿这个语源的话、史是可以解释为记录帝王的言行、或担任政府文书的官吏、历史的记录、有装饰和美丽、姓氏、勿表示否定和禁止、勿的韩文发音还具有水的意思、因此应该是水的音差字或同音差字。史的意义因素是有装饰而美丽或类似于四的发音、因此应该意味着东西南北。勿字的发音也类似于水字、因此应该意味着四面围绕着水的美丽的地方、于是取名为史勿。也就是史具有因为装饰而美丽的地方四面的意思、勿是四面有水或河的美丽的地方。

泗川

三国史记第32卷杂志第一篇乐加倻琴条中的于勒的12曲中解释史勿的新加倻史和三国列传中、第五曲史勿曲的史勿解释为表示自己的精神和想法的曲子、但其他学者们解释为这是歌唱了都城或地区国家、因此在这里应该是歌唱了后者的都城或地区国家。

史勿是四面围绕着江河和大海、适合人类居住的美丽的地方。因此史勿就是泗川的故名、此后行政区域改编时或改为汉子地名时改名为泗川。总之、不同于其他地名的是在文献上首次出现的「史勿」从三世纪初期使用到八世纪中期、在高丽玄宗2年改为泗水县、在朝鲜太宗13年(1413)再次改名为泗川、此后泗川这个地名一直使用到了现在。

参考

属于三国时代初期的A.D209年前后复合君长社会浦上八国是地区小国的联盟体、这一时期泗川的渊源是史勿国、昆阳地区是昆弥国、在550年左右史勿国和昆弥国属于百济的势力权、在新罗振兴王23年(562)因为新罗将军异斯夫和花郎斯多含部队的攻击、史勿国和古资国的历史也因此而告终。

泗川地区是在新罗统一三国后、为了阔大领土后进行管理、整备地方组织时、神文王5年(685)整备了以州·郡·县为基本的9州、将总馆设在青州(现晋州)、属于所管郡的古资郡(现高城)的灵县称之为史勿县、韩多沙郡(现河东)的昆弥国成为了浦村县。

景德王16年修改全国地名时、古资郡改为高城郡、属于其灵县的史勿县改为泗水县、韩多沙郡该为河东郡、隶属于何东军的浦村县改为河邑县。

今日泗川县的渊源应该从属于纯韩国语的史勿中查找、据记录是从史勿变更为史勿、从史勿变更为泗水、从泗水变更为泗州、从泗州变更为现在的泗川。

在高丽太祖23年(940)将康州改名为晋州时、河邑县改名为昆明县、还有朝鲜世宗时期将昆明县升格为昆阳郡、自然而然古跡条只留下了作为古号的名称、今天的泗川市西北地区-昆阳、昆明、西浦面属于该地区。圣宗14年(995)9月改编地方制度时、隶属于全国10道之一的山南道的晋州牧。在此之前成宗11年(992)属于全国13漕仓之一的通阳仓设在泗水县、太祖的第八个儿子郁(安宗)流放到此处、高丽玄宗2年(1011)泗水县被视为是国王的丰沛之乡、将泗水升格为泗州。玄宗9年(1018)改编地方制度时、属于河东郡的昆明县隶属于晋州牧的属县。此后明宗2年(1172)6月首次设立监务、成为了在晋州牧属县由外官带领的主县。

到了朝鲜时代、太宗13年(1413)10月改定各道·郡·县名实、将高丽初期以来所使用的泗州改为泗川、将监务改名为县监、又称为东城。在太宗15年(1415)9月为了防御倭寇的侵犯、将泗川设定为军事要冲地、设泗川镇、兵马使兼判县使。



TOP